当前位置:首页>>报国寺前改建“城市客厅”
报国寺前改建“城市客厅”
[发布时间]2017/4/13 0:00:00  [访问次数]

 

    今年63岁的李改香在西城广内街道报国寺社区住了半辈子,最近她多了个习惯——每天得到广宁公园遛两趟。“上午八九点一次,那时老人带小孩玩儿的忒多,倍儿热闹;下午四五点一次,累了就坐椅子上跟老街坊聊聊天。”从家到公园,李改香说“抬脚就到”。

    广宁公园东始报国寺前街,西至广义街,南起广内大街,北抵报国寺西街,占地1.2万平方米。步入园中,假山翠竹掩映,松柏香花遍植,青砖步道平坦,木质连椅俱全,果真是处清幽、雅致的所在。

    同样得益于这处公园的还有73岁的贾淑芳,“不是拣漂亮话儿讲,它顺了老百姓的意。”何出此言?“这块儿地,二环里,寸土寸金,听说原想建个楼。可街坊四邻眼珠子瞪得老大,就盼着建个公园,能有个遛弯的地儿。”贾淑芳说,现如今它真建成了,真成了大家伙的“眼珠子”。

    因为紧邻报国寺文玩市场,广宁公园原址上曾经遍布游商,占道经营、环境脏乱,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社区居民联名呼吁,家住报国寺社区的人大代表也忙着建议,街道也曾多次清理。“刚清理走了,一撤岗,小摊打游击似地又来了。” 广内街道城管科科长李燕平说,根治之道就是把这块地利用起来。

    怎么利用?“原本规划是建文化设施,文化馆或者图书馆。”西城区园林绿化局调研员王军介绍,当时,居民盼公园的呼声通过社区、街道反映上来,区政府反复考量:广内地区人口密度太大,活动场所确实不足,若建成一处公园,不但回应了民需,还可得到居民支持,有利于后期共同维护,避免游商散摊死灰复燃。

    为公园做设计时,区里请了专家论证,还多次征求街道及周边居民意见,最终将公园定位为“城市客厅”,意在供大家一起活动、交流。将来园内还要设园艺驿站,教居民怎么养花,举办大伙喜闻乐见的园艺活动。

    如今,信步广宁公园,老人也会主动劝年轻人别在公园内抽烟,或提醒孩子别在公园里溜旱冰。贾淑芳、李改香们已成了“城市客厅”的守护者。

    短评

    期待更多“城市客厅”

    新建一座“城市客厅”,堵死了占道游商的路,顺应了附近居民的心意。一举两得的效果启示我们,把整治环境这件好事真正办好,解决问题时要多走一步,让老百姓的获得感落到实处。

    城市环境,治标易,治本难。给老百姓办事,善作不够,必须善成。其中一大关键就是要学会在民心民愿中凝聚办事的公约数。这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更多的参与热情,还能使公共决策更严谨,更经得起检验。

    如今,受益于广宁公园的居民正自发守护这个“城市客厅”,我们为之欣慰的同时,也期盼更多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举措,带来更多城市治理的共赢之效。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和声明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14040435 京B2-20070152 域名注册服务批文号:信部电函[2005]263号 京ICP证000012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0217035号

Copyright © 2010-2011北京眼镜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