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冬日里的温暖使者
冬日里的温暖使者
[发布时间]2011/11/16 0:00:00  [访问次数]
昨天是本市正式供暖首日,入户测温,超过99.36%的抽测用户室温达标,本报记者四路探访——
冬日里的温暖使者

    北京日报记者 刘昊 刘欢 实习记者 王维维

  “芳群园测温达标!”

  “翠林小区测温达标!”

 昨天是本市正式供暖首日,发自全市各个角落的一份份测温达标捷报,记录着城市温暖的脚步。来自市供热办的数据显示,首次入户测温,超过99.36%的抽测用户室温达标。

 本报记者昨天兵分四路,探访燃气调度、锅炉添火、入户测温、设备抢修等供暖链条上的一个个关键节点,记录那些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人。

 调度员吴海鹏  紧盯264个调压点

 从昨天凌晨起,位于西直门的市燃气集团运营调度中心就成为全市供暖的“中枢神经”,“现在全市天然气用户有397万户,光是使用壁挂炉进行自采暖就有53万户。”肩负着供气调度和应急指挥的调度员吴海鹏眼盯屏幕,表情严肃。

 监控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全市82个天然气调压站和182个调压站的温度、压力和流量数据。标志着调压站的小灯闪烁着绿光,“这说明一切正常。”小吴的话音未落,一个绿灯就变成了频繁闪烁的红色惊叹号。“这个调压站供气压力超标了。”小吴赶紧点击鼠标,找到故障报修地点。随后,小吴又挪到另一台电脑边,屏幕上一片绿色或红色的小图标,“绿色就是行进中的维修车,红色是没有任务的。”小吴边说边点击一辆红色车,电脑马上显示出车牌号、所属单位等信息,接到小吴的指令,5分钟后,这辆抢修维修车赶往抢修地点。

 “我们3个人轮流倒班,24小时都得有人盯着燃气管网压力不超标。”小吴说,如果管网压力突然下降,居民家里的温度就不够了。

 “我这近视度数,每到供暖期就得长点儿。”小吴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又赶紧坐回大屏幕前。

 司炉工李元顺  一小时看一遍火

 “二次出水42℃,二次回水37℃……”司炉工李元顺一边念叨,一边记录着锅炉的运行数据。24个数据,老李每小时都要记录一次。

 老李是丰台供暖所翠林锅炉房的司炉工,方圆百万平方米供暖面积内的居民家中冷暖,都靠他掌管的锅炉。

 天还不算太冷,翠林锅炉房五台锅炉只开了两台,足有三层楼高的锅炉所有数据都实时反馈到老李面前的监控台前,出水温度、回水温度、室外气温、锅炉压力……这些数据就像体检报告,老李看一眼,就知道锅炉是否“健康”。

  49岁的老李已干了四年司炉工,凭着火焰的颜色,就知道煤有没有烧透。“啪!”老李拨开锅炉一侧的小窗口,热气直喷老远,记者站在一米开外,仍觉得脸庞发烫。炉膛内熊熊烈火,“看这火柱发白,就是燃烧充分,要是火苗不成柱,还发红,说明煤没充分燃烧。”

 “3号炉出水温度低了,看来是没烧充分。”老李边说边操起五六米长的大铁钩,捅进3号炉,钩翻着煤渣,足有20斤的大铁钩在老李手里就像没分量。

 不仅眼能辨火,还能耳断故障。记录完数据,老李开始依次检查鼓风机、出渣机、循环泵……轰鸣声中,他侧耳倾听,“今年机器调试得勤,听着没啥毛病。以前有的设备螺丝松了,能听到好多杂音。”  

 从早晨8时上班,到20时下班,24个数据,上下数十级台阶巡检锅炉,老李要重复12次。“有点儿枯燥,但我们的用户家里都提前18℃了。”老李挺骄傲。

 测温员何志平

 一屋至少测五次

 昨天清晨,何志平早早来到方庄供热服务中心,换上工作服,拎起测温枪,急匆匆出了门。“今天是供暖第一天,得赶紧去瞧瞧离我们锅炉房最远的那几家热不热。”

 上午9时,记者随老何敲开了芳群园三区2号楼一单元一层荣大爷的家门。正赶上一身秋衣秋裤的老人在客厅吃早饭。“您也没披件外衣,屋里不冷啊?” “没事,屋里倍儿暖和!”

 老何进屋先是摸了摸暖气片,走到客厅中间,熟练地操起测温枪,屋顶、四壁、窗户一通“瞄准”。“平均温度23℃,达标!”

 接着,老何又步行十多分钟来到芳星园三区9号楼2层的王大爷家,一开门,热气扑面而来。老何径直走进阴面那间卧室,时而下蹲,时而站立,时而猫腰面冲墙角,一把测温枪扫遍了室内各个角落,每个房间至少测五次,然后取温度平均值。“大爷,卧室23℃,客厅20℃,温度正好。”忙活了半天的老何额头已见汗珠。

 刚出门,王大爷的邻居一把拉住老何,“我们家厨房暖气不热,你给看看咋回事?”老何迅速测了暖气上下两根管的温度,当即找出病因——管道堵气儿了。“一会儿到顶层那户放放气儿,您这儿就热乎了。”

 不到一小时,何师傅已经为5户居民测了温。

 维修工张东立

 一碗豆浆没喝完

 早上8时,翠林锅炉房维修班的张东立两眼通红的走进食堂。昨天凌晨3点半,他才干完最后一个活,只睡了俩小时。

 张东立端起一碗豆浆,刚喝了两口,手机就响了,“快点儿!你那片又有居民说暖气不热了。”张东立放下剩下的半碗豆浆,抄起工具包,骑上自行车就往居民家中奔。  

 “三分钟之内,我们得赶到。”张东立负责的片区有3000多户人家,算上他自己只有三个维修工,从14日晚上就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累一点,居民就早暖和。”张东立来到报修居民家楼下,径直走向一棵歪脖树。记者跟着他钻进树丛,才发现原来这里还藏着一口热力井。

 他利索地跳下井,不一会就举着一个阀门垫探出了头,“就是这个垫捣的乱,热水过不来。”他打电话叫来同伴,然后往西一指,“这仨井都得换。”

 上午10时,终于换完了阀门垫,张东立刚从井里爬上来,就被路过的居民拦住,“我们家什么时候能热呀,小伙子。”“放心吧大妈,刚换完,一会儿您家就暖和了。”

话音未落,张东立的手机又响了,“老孟,你盯着点儿这里,东边又有一户暖气渗水,我得赶紧看看去。”张东立跳上自行车,飞驰而去……

 供暖首日日志

 全市燃气用量3005万立方米,比前日骤增425万立方米;

 全市供暖锅炉点火率100%,未发现大面积未供暖的现象;

 市、区供暖办和供热单位派出多路精兵强将为1.5万户居民入户测温;

 首次入户测温,超过99.36%的抽测用户室温达标。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和声明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14040435 京B2-20070152 域名注册服务批文号:信部电函[2005]263号 京ICP证000012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0217035号

Copyright © 2010-2011北京眼镜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