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童曙泉
■实施首都公民道德建设十项重点工程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十个一”工程
■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2012年是推进“十二五”规划建设关键的一年,也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的一年。首都公民道德建设十项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十个一”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五项举措相继实施,为全面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宣传载体、广阔的实践空间。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正面引导、重在实践、分类指导、综合治理。”五大举措通过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按照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要求,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进一步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十项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十项重点工程,大力弘扬北京精神,进一步推进首都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根据《首都“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本市制定了《首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工程》,并具体制定十项重点工程实施内容。“北京精神宣传培育工程”实施内容,包括开通北京精神官方微博,举办“北京精神百家讲坛”、“北京精神大家谈”、“北京精神新童谣征集”、“北京精神短信传递”等系列活动,重点在提高对北京精神的知晓率认同度上下功夫、在融入各领域各方面上下功夫、在通俗化具象化上下功夫、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把北京精神融入首都科学发展全过程。统筹推进宣传普及、研究阐释、景观布置、文艺创作等,广泛开展“做一个学雷锋、包容助人的北京人”、“做一个讲道德、守诚信的北京人”、“做一个讲法制、守纪律的北京人”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北京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坚持“从娃娃抓起”,推动北京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广大未成年人成为弘扬北京精神的生力军。
“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扎实推进诚信北京建设,持续开展“共铸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市民的诚信规则意识;着力推进互联网、手机实名制工作,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诚信办网,推进政务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同时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和公布不良信用记录等方式,倡导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针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制假售假事件等热点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诚信建设将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比考核中。
公共文明引导工程将持续推进礼仪、秩序、环境、服务、观赏、网络等六大文明引导行动。突出抓好“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作用,推动城市公共秩序的整体提升;继续推进“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推广“城市清洁日”经验,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围绕实施平原造林工程,把文化与绿化两大主题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市民争做绿色理念的传播者、绿色文明的实践者、绿色北京的建设者。
此外,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工程、“雷锋精神”弘扬工程、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培育工程、农村居民和新市民道德建设工程、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示范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文化推进工程等也将陆续启动。
首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工程特别强调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一个文明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要把法制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广泛开展遵纪守法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
十项重点工程共包括33项重点活动。这些具体措施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宣传和培育北京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首都公民道德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道德支撑。
“学雷锋志愿者”带动学雷锋日常化、常态化
“与雷锋精神同行”宣传“身边的雷锋”,每周六“学雷锋志愿活动日”,中小学生开展“三个一”(学一次雷锋事迹、做一件好事、续写一篇雷锋日记)活动,岗位学雷锋树新风,“雷锋在我心中”微博寄语活动……年初,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部署,除每周六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活动日”以外,本市的学雷锋活动还包括组织学雷锋宣传周活动、学雷锋树典型活动、“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岗位学雷锋”活动、创作推出弘扬雷锋精神的文化产品、以创建活动带动完善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等总共7大项。
今年3月以来,本市开展的“学雷锋志愿者——我报名”活动,已经吸引246万多名公众报名,成为学雷锋志愿活动的中坚力量。246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将体现学雷锋“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特点,在社区里可以学雷锋,在校园里、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学雷锋,为公众提供志愿服务。
首都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学雷锋倡导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学雷锋志愿活动日”内容与培养市民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形成学雷锋活动人人参与、学雷锋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最终使“雷锋精神”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和价值追求,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十个一”工程建设农村文明新生活
今年起,本市将实施的“十个一”农村文明创建工程,从10个方面解决农村的文化队伍、场地、设施、资金等难题,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十个一”文明创建工程,将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明宣传员、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网络宣传视屏)、一所市民文明学校、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乡情村史陈列室、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乡村大戏台、一支特色文体队伍、一支志愿服务队、一个农村居民信息服务站等项目。“十个一”建设将以“全国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和“北京最美的乡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共育青少年成长
北京精神融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之中、完善百万中小学生寒暑假回社区报到制度、深入推进“社会大课堂”建设、大力净化网络环境……本市不久前制定下发的《弘扬北京精神、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通过多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局面。
据首都文明办介绍,本市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以学雷锋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紧密协作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其中,学校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龙头作用,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同时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办好网上家长学校、推广家长教师协会,使学校德育资源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家庭则要发挥基础作用,把北京精神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全市将广泛开展“家庭道德实践月”、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周、“母亲课堂”,引导广大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作表率。
社区要发挥平台作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社区、村镇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百万中小学生寒暑假回社区报到制度;利用新兴媒体及其资源开发,将社会道德教育资源、道德教育实践等重点项目植入互联网。本市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中小学德育网、家庭教育网和青檬网络电台等网络阵地建设,开通北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官方微博等。
此外,全市还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创作一批优秀的面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出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