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实习记者 高健
春天,返青的麦田,新绿无垠,拍婚纱照的、放风筝的、追逐嬉戏的,农田美景惹人醉。
夏日,成熟的麦田,金黄漫野,摄影的、乐队演出的、挥镰收割的,人人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这是北京的麦田。但已完全颠覆了传统农业的耕种方式,越来越文化,越来越休闲。
这是北京的麦田。但已不再仅仅追求产量,高科技提纯,让北京小麦粒粒都是“宝贝疙瘩”,优质的小麦籽种广受外埠种粮大户青睐。
五万亩麦种播撒华北
今年5月,本市2万亩小麦种子,还没成熟就被外埠抢先订购一空,约有500多万公斤,这意味着至少将有15万亩外埠麦田播撒下京郊的种子。
昨天,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本市小麦播种总面积在80万亩左右,其中5万亩是种子田。这些种子田里种的都是经过高科技育种、提纯的优质小麦品种,质量好、纯度高,产出的麦子丰产又抗病,还在播种期,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外地的种粮大户已传达出订购意向。
目前,本市在通州、房山、大兴、顺义、平谷、昌平、密云、怀柔等8个小麦主产区县都建立了小麦新品种种子繁育基地,优质小麦繁育体系初具规模。优质的小麦籽种走出北京,走向了整个华北地区。其中“京9428”等品种,在北部冬小麦种植区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增加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魅力麦田”陶醉市民
京郊麦田在带来籽种产业效益的同时,也在逐渐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进入市民的视野。
京郊的麦田里不再是只有庄稼人的身影,大批市民来到麦田欣赏美景、体验农耕。
去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贯穿小麦生长过程的“魅力麦田”系列活动:
小麦春播阶段有“麦田守望者”活动,市民可以报名申请地块,体验播种;
小麦返青阶段有“麦田漫步者”活动,市民可以带着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挖野菜;
小麦抽穗阶段有“麦田新娘”活动,大批情侣可以选择在麦田里拍摄婚纱照;
小麦成熟期还有收获节活动,市民不但可以与农民一起体验割麦子、打麦捆、捡麦穗等丰收的乐趣,还能赏美景、尝美食。
截至目前,本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小麦收获节”,加上“魅力麦田”系列活动,累计超过50万人次的市民徜徉京郊麦田,感受农田气息,收获丰收喜悦。
麦田,在京郊,已不单纯是粮食生产的田畴,更是展示首都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的基地,“小麦文化”的延伸,使得麦田成了承载中国农耕文化体验的舞台,并日益成为京郊观光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