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区问题导向推改革为全市探路 [发布时间]2016/5/3 0:00:00 [访问次数] |
北京日报讯(记者 巩峥)本市16区确定各自重点探索推进的改革事项已整一年。记者从市委改革办了解到,目前各区正抓紧推进实施,力争为全市的改革探好路子,攒足经验。 去年4月中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5年各区县重点探索推进的改革事项》,16个区每区一项,分门别类,覆盖众多领域。由此,基层探索正式成为本市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决策和推进机制的重要内容。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破解本市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迫切需要各区大胆去试、大胆去闯,在重大问题、紧迫事项上拿出有用、有效的解决方案。近一年来,各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部分地区的改革探索事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各区确定的重点探索推进的改革事项,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期盼,选择有呼声、有基础、有共识的领域开展探索。东城、门头沟两个区分别聚焦了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领域改革,力争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创造新的经验;顺义的农村协同共治、昌平的回龙观地区综合配套改革、怀柔的协管员统筹管理、密云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都瞄准了基层治理的具体领域、基础环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有利于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截至目前,部分改革探索已取得重要成果。东城区推进学区制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优质教育品牌资源覆盖率提高到91.9%,1600余名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小学、初中优质学位占比分别提高到95.4%和94.5%,就近入学率分别达到97%和93.6%。海淀区四季青镇完成了近2.6万名农民的转非手续,转非农民实现了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保待遇。 石景山区则健全了信访责任体系,建设街道信访代理平台,推行信访代理制,推动群众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区信访办受理群众信访批次、人次均下降40%左右。平谷区完成了区发展改革委等10家试点部门的职能梳理和机构优化,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科制”或“大科室制”审批,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间。怀柔区出台了统筹管理协管员的工作意见和相关细则,从招聘、管理、待遇、资金使用等方面对全区30类、1.7万协管员进行了全面规范。 此外,不少改革探索事项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西城区探索了“调、控、进、疏”全方位工作模式,去年共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19个,疏解、转型总面积达29.6万平方米。门头沟区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了医疗服务监管,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房山区与相关市属国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公交、污水处理、供热等体制改革加快破题。昌平区回龙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市政府同意,街道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创业等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推进,“参与式协商”民主自治、网格化工作体系、创业社群等配套措施有序展开。大兴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已获国土部批复,《试点暂行办法》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已发布实施,西红门镇2号地小2地块使用权成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拍地块。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本市又在人口综合调控、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体制、综合执法体制等领域选择了部分区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
上一篇:密云水库核心区全部清场|下一篇:高起点打造垃圾污水处理精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