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验光从技术变成艺术--访北京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级验光师秦英瑞 [发布时间]2012-3-19 0:00:00 [访问次数] |
——商报记者 徐慧
说起北京的眼镜店,绕不开一个企业——诞生于1937年的中华老字号大明眼镜;而说起大明眼镜最好的验光师,绕不开一个人——国家高级验光师、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秦英瑞。秦英瑞不仅善于处理验光中的“疑难杂症”,更率先提出“人性化验光”,将验光配镜从手艺升华到艺术的境界。
半个眼科大夫 半个光学工程师
今年50年的秦英瑞如今也走上了管理岗位,不过遇到其他验光师拿不准的疑难案例,秦英瑞还是会亲自出马。从18岁进入大明眼镜至今,秦英瑞在验光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经他验光的顾客,少说也有30万人。“北京市经济技术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秦英瑞获得的荣誉连他自己都数不清。 在秦英瑞看来,验光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医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都要懂点儿。一名好的验光师应该是“半个眼科大夫、半个光学工程师”。 1980年,18岁的秦英瑞接父亲的班来到大明眼镜,开始学习验光配镜。凭着“干就要干出点名堂”的简单想法,秦英瑞白天跟着店里老师傅边学边干,晚上回家就自学《眼科学》、《验光与配镜》等专业书籍,店里邀请协和大夫开办的“眼科讲座班”,他也一期不落。 1984年,已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的秦英瑞,获得了去一商局的商业学校眼镜专业脱产学习两年半的机会。这是中国眼镜行业开展的第一批学历教育。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秦英瑞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如饥似渴地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有了扎实的理论,加上好琢磨的个性,秦英瑞很快成了店里的技术能手。当年大明眼镜店开展检影验光技术竞赛,秦英瑞回回拿第一,后来店里干脆“取消”了他的参赛资格。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眼镜店很少,大明验光经常需要排队。聪明的秦英瑞在验光器上动起了脑筋,他把正负对比镜片组合在一起并安装上了手柄使用,大大提高了验光效率。后来,大明的验光师干脆人手一副。他改进的这种验光器具,直到1997年,日本西村公司才推出类似的新产品。秦英瑞还规范了大明的验光程序,从过去“一个师傅一个样”,变成了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据当年测算,验光效率提升了大约4-5分钟。
思维深度 决定验光水平
30年的磨砺,让秦英瑞从一名验光学徒,成长为国家级验光大师。他的验光理念,也从最初以矫正视力为目的,转化为提供人性化的验光服务。 曾有位大学教授拿着某医院留美博士开的验光度数来大明配镜,可总是说戴着不舒服、看东西双影,医院的大夫建议她做眼部手术。秦英瑞经过一系列检查凭经验判断,顾客看东西双影,很可能是甲亢引起双眼位不等高造成的,建议她先进行甲亢方面的治疗。顾客经过一段时间的甲亢治疗,眼位恢复正常,验光配镜后再也没有双影困扰了。 秦英瑞告诉记者,初出茅庐的验光师,大都是以矫正视力为目标,只要顾客能看清就好。升华一步,就要保证顾客既能看清,又戴着舒服。再上一个台阶,就要满足顾客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更进一步,就要求验光开方合乎顾客用眼规律,不只按机器数据操作。更高境界,则是符合人性化规律,要与人的年龄、健康等相结合,给予综合考虑,力争恢复眼功能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呼吁 提高验光师地位
作为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秦英瑞也承担着传承验光技艺的重任。如今在王府井的大明眼镜店五层,一个拥有各种先进的眼科检查及验光设备、总投资400多万元的培训工作室刚刚落成,这里也将成为北京相关院所专业人才的实训基地。 虽说现在的电脑验光机、综合验光仪等设备,让验光似乎容易了许多,但在秦英瑞看来,传统的检影验光法仍是每一名合格验光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艺。真正的验光大师,仅凭检影镜这一简单工具,就能准确判断出患者的屈光情况,甚至疑难光度也能验的准,难怪有人将检影法称为一门艺术。 不过,如今肯下功夫专研检影验光的 人越来越少了,这令秦英瑞不免有些沮丧。秦英瑞带过的不少徒弟。都从技术岗位转到了管理岗位,有的还当上了其他眼镜店的总经理。秦英瑞坦言,验光技术人才在眼镜行业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是主要原因。 据秦英瑞介绍,即便是科班毕业,要成为一名合格验光师,大约也需要5-7年工作经验。如果是非专业人员,成才大约需要10年。可在眼镜行业,验光师普遍只被当做配角,为销售眼镜提供技术支持。他认为,只有切实提高验光师的社会地位,才能真正促进验光行业的健康发展。
-------------------------------------------声音---------------------------------------------
北京高级验光人才缺口巨大
北京市目前有大大小小的眼镜店2000来家,对验光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全市具有高级验光技师证书的仅有几十人,高技能的验光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验光属于朝阳行业,是在为公众视力健康服务。但在观念上,国人普遍对验光并不重视。目前,国内的验光人才培养以职业教育和大专班为主,只在温州有一个本科专业。北京曾经有大学开办验光班,报名生源只有20来个。 眼镜协会曾经在京郊一所高中做过调查,70%的高中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问题,因此视力检查服务、视力保健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
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 刘多宁
应对眼镜店验光服务予以规范
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大,伏案时间长,现在需要戴眼镜矫正视力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平时选购眼镜时,普遍对眼镜的款式、材质比较重视,而最为关键的验光环节却往往被忽视了。 以我为例,从小学5年级级开始佩戴眼镜,最初是到医院散瞳验光,近视200多度。后来再配镜几乎没有验过光,都是在小眼睛店对着视力表指几下,估计个大概度数。由于配的眼镜度数并不完全合适,有时还会感到头晕不适,近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希望政府加强对眼镜行业的管理,尤其是对验光予以规范,让有视力问题的人能得到更好的矫正服务。
600度近视患者(公司职员)陈小姐 |